我与红色中北的故事

日期:2021-04-22编辑: 来源: 浏览:

吕玉恒,中北大学的前身太原机械学院(简称太机)的首届毕业生。我从1955年入校至1961年毕业,在母校读书六年,感情至深,终身难忘。1958年学校由中专升格为大学,我留校继续在太机仪器系58-3201班攻读指挥仪专业。1961年从太机毕业。

图1 吕玉恒近照

1955年我考取了太原机械学院的前身华北第二工业学校重318班读火炮制造专业。虽然几易校名,但追根溯源,华北第二工业学校的前身就是彭德怀元帅于1941年在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创建的中国兵工第一校——太行工业学校。中北大学校庆八十周年就是庆祝太行工业学校诞辰八十周年。

离开母校60年,我一直是从事国防工业建设工作,退而未休,发挥余热。在校庆八十周年的大喜日子里,用我主编出版的六本书(见图2)捐赠母校,以感恩母校的培养教育。

图2 捐赠母校我主编的六本书 (计约936万字)

1出生在太行山抗日根据地,沐浴着太行精神长大

1938年7月我出生在太行山上山西辽县一个贫农家里。1937年七七事变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在山西辽县创建了抗日根据地,八路军总部首长朱德、彭德怀、左权等就驻扎在我的家乡。1942年5月,日本鬼子对八路军总部进行扫荡,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在掩护总部人员撤离时于1942年5月25日不幸牺牲。为了子孙万代铭记他的英雄事迹,经党中央和边区政府批准,1942年9月18日辽县易名为左权县。

图3是八路军首长1940年在辽县桐峪镇,图4是1941年左权将军在辽县麻田八路军总部作报告,图5是1942年9月18日辽县易名为左权县大会。

图3 1940年八路军首长在辽县

图4 1941年左权将军在八路军总部作报告

图5 1942年9月18日辽县易名为左权县大会

左权将军始学于黄浦军校,留学于苏联陆大,牺牲时年仅36岁。我从小就在共产党的阳光下成长,在八路军的保护下长大,八路军的兵工厂就在左权县的黄崖洞。我党我军第一所兵工学校——太行工业学校,就设在我的家乡。图6为八路军总部驻地,也是我的出生地。

图6 八路军总部驻地(太行山我的出生地)

2在母校六年,感恩党和母校的培育教育

1955年8月在山西左权中学毕业后,我考取了中专华北第二工业学校,后更名为太原机械制造工业学校。经政审,分配到重318班火炮制造专业学习。1958年中专毕业后(图7是重318班毕业留念照),经择优推荐和政审,我直接进入太原机械学院读大学,被分配到仪器系58-3201班,学的是火炮指挥仪专业,于1961年8月毕业。我们算是太原机械学院(即现中北大学)首届毕业生。

由于家里贫困,在读初中时就靠最高的助学金生活。读中专和大学的在校六年期间,也就是从1955年入校至1961年毕业,我享受了最高的助学金,才得以完成学业。我常想,没有共产党,没有母校,就没有现在的我。图8是母校发给我的中专和大学的毕业证,校长均是厉瑞康。在校六年正是风华正茂,青春年华,老师谆谆教导,言传身教,同学勤奋努力,团结友爱,环境优美宁静,学习氛围十分浓厚,还有苏联专家驻校指导(六年均是学的俄语课)。

图7 吕玉恒重318班中专毕业留念照

(第二排右5是厉瑞康校长,第三排右2是吕玉恒)

母校教导我们要德智体全面发展,要艰苦奋斗,不怕苦累,听话出活,务实进取。我记得当时的专业课没有书本教材,按苏联专家提供的俄文手稿由老师译成中文,我们几个同学刻蜡版油印出来,发给同专业的同学做教材。我还记得《画法几何》课需要放大的彩色挂图,我们几个暑假回不起家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制直尺、三角板、圆规,然后调色,按比例放大绘制了40多幅彩色大挂图,受到了表扬,还获得了10元钱的奖励。

图8 吕玉恒大学毕业证

老校长厉瑞康对我们说,“我校培养的大学生毕业后,要健健康康地为国家服务50年”。我一辈子铭记着老校长的要求和期望。图9是1961年8月13日我从太原机械学院58-3201班毕业时留念照。

图9 吕玉恒大学同学毕业照片(前排右2是吕玉恒)

3在母校六年,既完成了学业,又获得了爱情

太原机械学院有严格的校训、校规,但不禁止谈恋爱。我的女朋友赵双花也是太机中专部中58-3201班的同学,图10是赵双花毕业证书,图11是1961年8月13日赵双花所在的中58-3201班中专毕业留念照。赵双花与我同一专业,同时毕业,希望能分配到同地、同单位,但是学校规定,是夫妻关系才可以考虑。那怎么办呢?在系主任、班主任以及同学们的帮助下,并征得家长同意,那就在毕业分配前结婚吧。于是我俩就在1961年8月18日到上兰村人民公社领了结婚证。

图10赵双花毕业证书

图11 赵双花中专同学毕业照片(前排左4是赵双花)

1961年8月20日在学校第一合堂教室举行了简朴而隆重的婚礼,我俩所在班的同学都来了,主婚人是系主任刁惠文老师,介绍人是班主任冯庆国老师,证婚人是戈福龙老师,司仪是翟文老师。当时正是困难时期,什么都需要凭票定量供应。凭结婚证提供10尺布的布票,两斤水果糖的糖票。好在学校大操场后面一片桃树林的桃子已成熟,我们买了几筐桃子和两斤水果糖分发给出席婚礼的老师和同学。就这样把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件大喜事完成了。之后,我俩被分配到同一个单位,一起调动,一起奋斗,至今已有六十年。这也要感恩母校的领导、老师、同学的帮助。今年儿女及孙辈们要为我俩办一个“钻石婚”的庆典。图12是我俩结婚时的请帖和结婚证。

图12 1961年8月19日吕玉恒和赵双花发的结婚典礼请帖和结婚证

4学军工、为国防、无上光荣

1961年9月从太机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南京海军学校当老师。1962年被调到904部队从事苏联援助我国第一艘潜水艇鱼雷射击指挥仪的全套俄文资料的翻译工作,图表文字重新描绘,实现中国化,之后参与选厂、生产制造,直至成功下水、装备部队。

从1964年开始,按照党中央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指示,我投入了“大三线”国防建设的设计工作。此时我已调入六机部第九设计院(国防单位),参与“大三线”建设,前后十年。改革开放后,除承担军工任务外,也承接民用工程的设计研究工作。我从水下的水声研究转到了陆上的噪声与振动控制设计研究,这一转就是40多年。

1999年退休后,至今未离开过九院(现名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仍为海军建设服务,甚至有机会参与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的有关工作。我对环境保护中的噪声与振动问题很感兴趣,除承接这方面的设计研究工作外,利用业余时间搜集整理相关资料,至今发表论文90余篇,编写著作13本。

5建国70周年回母校捐赠书籍,母校的变化使我倍受鼓舞

2019年12月19日我由中北大学上海校友会秘书长王永柏校友陪同回母校,捐赠我主编的4本书籍,以铭校恩。母校网站“中北新闻”栏中专门报道了这一活动。在赠书仪式的会上,沈兴全书记的欢迎致辞,介绍了母校的发展变化、已取得的成果和今后的发展方向,使我十分感动。有关校领导、学院领导、校友会领导及老同学,陪我游览校园并参观实验室,看到母校巨大的变化和取得的丰硕成果,使我深受鼓舞,也倍感自豪。

图13 回校捐赠书与沈兴全校长的合影

我捐赠的4本书名是:1988年出版的《噪声与振动控制设备选用手册》(52万字);1999年出版的《噪声与振动控制设备及材料选用手册》(82万字);2011年出版的《噪声控制与建筑声学设备和材料选用手册》(192万字);2019年出版的《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手册》(260万字)。图14是我2019年回母校捐赠我主编的4本书照片。

图14 已向母校捐赠的4本书籍

6庆祝建党100周年和母校诞生80周年,我捐赠新著两本,以铭教恩

今年开展的“讲四史”庆祝建党100周年的活动,也正逢母校诞生80周年。我是党和母校一手培养教育出来的工程技术人员,现年84岁,参加工作60年,入党50年,是教授级高工。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仍要努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奋进。

近三年来,为了我国实现出版物的“三化”工作——网络化、数字化、移动化,我们与国家化学工业出版社合作,将噪声与振动控制专业的内容网络化、数字化,建立了一个平台。为此,也由我牵头主编完成了《噪声与振动控制数字化资源库》(初稿首篇约350万字)的编写工作,不出版纸质书,可登陆“工程师宝典”、“CIDP制造业”等网站查阅或下载。图15是《噪声与振动控制数字资源库》的初稿上下两册的照片(以此两册捐赠母校)。加上2019年已捐赠的4本,共计6本,如图15所示。按化学工业出版社的要求,今后凡与噪声和振动有关的新著均纳入此数字资源库,也拟将前几年出版的《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手册》(马大猷院士主编,我是副主编之一)放入资源库。

图15噪声与振动控制数字资源库第一、二册(约350万字)

我参与编著的相关书籍有7本,本人提供约10万余字,如图16所示。至今我主编的书是6本,参与编著的书是7本,共计13本专著。无论是我主编的技术手册,还是数字资源库等著作,均得到了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等单位领导的支持。我们联合了国内本行业多位学者、专家组成编写组,共同完成了这些任务,得到了同行的认可和赞赏。

图16 我参与编著的书籍共7本(提供约60余万字)

回想已走过的路,我是生在革命根据地,长在红旗下,听党话,跟党走,特别是在母校六年学到的东西为我的人生打下了基础。我一辈子牢牢记着老校长的话,要健健康康地为国家服务50年。至今我已经工作60年,没有辜负老校长的期望,在校庆八十周年的大喜日子里,十分感谢母校的培养教育,更希望母校有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