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校友企业自主研制的全球运力最大固体运载火箭首飞成功 刷新全球纪录

日期:2024-01-15编辑: 来源: 浏览:

1月11日13时30分,在山东海阳附近海域的东方航天港号发射与回收多功能船上,东方空间技术(山东)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引力一号遥一商业运载火箭由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随后将云遥一号18~20星共3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是引力一号商业运载火箭的首次飞行。引力一号创造了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中国运力最大民商运载火箭、中国首型捆绑式民商火箭等多项记录,标志着我国商业运载火箭自主创新取得重大进展,扩充了我国中低轨卫星多样化、规模化发射的能力,进一步丰富了我国运载火箭型谱。

不忘“来时路” 四年求学积蓄“航天力量”

东方空间技术(山东)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魏凯是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2004级学生。2004年9月,与其他同学一样,魏凯怀揣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景步入大学校门。但作为航天事业的第三代,与其他同学不同的是,魏凯有着自己的初心与理想——逐梦航天。“由于爷爷和父亲都深耕航天事业,耳濡目染他们吃苦、战斗、攻关和奉献的历程,对我影响至深。我立志要接续爷爷和父亲的足迹,做一名航天人。”

18岁的魏凯,带着家人的希望,带着自己的航天梦想,来到了“人民兵工第一校”。在四年的求学生涯中,他没有忘记航天初心,没有停止拼搏脚步,不断历练着筋骨、积蓄着力量。“中北,他的军工文化底蕴、红色兵工底色深深吸引着我。四年的求学生涯,学校的校歌、校训,学校的求真务实,深刻影了我的选择,坚定了我的初心,为我成长为一名真正的航天人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魏凯深情地说。

“魏凯这个同学,在校期间就表现出了突出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他喜欢组织、参加各种活动,作为学院学生会的领导干部,在同学中间很有威信。”班主任李爱霞老师这样评价魏凯。

在校期间,魏凯学习成绩优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中,魏凯积极参加校内外实践活动,注重团队合作,锻炼和提高了组织领导能力;作为学生干部,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宣传、管理和应变能力,有高度的责任心,表现出较强的与人合作的能力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深受师生认可,曾多次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

不负“赤子心” 三年一“箭”磨砺“引力升空”

求学生涯结束,魏凯曾就职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固体运载火箭型号办公室,完整参与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从方案设计到试样研制,参与首次海上发射任务,具有丰富的火箭项目管理、成本控制经验。2020年,魏凯选择了辞职创业,他与志同道合的伙伴联合创办了商业航天火箭公司东方空间,开始研发“引力”系列运载火箭。

东方空间引力一号自2021年3月立项以来,便高效开展研制工作,攻克了海陆通用中型运载火箭总体设计及试验技术、捆绑固体运载火箭多学科耦合优化设计技术、批量化-低成本-大承载中大型火箭结构及装置设计及制造技术、中型运载火箭多模快速响应发射技术4大关键技术群、17项关键技术,开展了23项大型地面试验、489项单项试验、1452次试验迭代。

三年磨一“箭”,从引力一号正式启动研制到首飞,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这么大规模的火箭,在体制内,这样的研制效率也是首屈一指的。

“东方空间成立之初,我们就瞄准建设‘规模化、便捷化、低成本’的发射服务,助力快速扩充我国进入空间的能力,通过技术论证,东方空间选择了海上发射的发射模式,因为海上发射具备任务适应性强、发射安全性高、发射频次提升潜力大等特点。我国自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突破海上发射技术以来,已经实施了捷龙三号、谷神星一号多次海上发射任务,具备了支持150吨重量级火箭海上发射的能力。”魏凯说。这也是为什么引力一号首飞就能海上发射的原因。

不坠“青云志” 矢志一生筑梦“美丽苍穹”

“宣布火箭成功升空的一刻,我的眼泪已经不由自主地从眼眶里流出来了,我看到我们团队很多人也都是喜极而泣,这种感觉溢于言表,只有我们团队一起经历了这三年事情的人可能才体会到,因为我们永远都是航天人!”魏凯激动地说。这是一型世界上最大的固体运载火箭,也将我国海上发射的技术上了一个台阶,将原来支持150吨重量级火箭的海上发射提升至支持400吨重量级的,是首型捆绑式的海上发射的运载火箭。

要想真正增强我国进入空间的能力,不仅需要运载能力更大的火箭,还需要增加火箭的发射频次,实现总运量规模的显著提升。

因此,东方空间除了打造中型运载火箭、扩充单发运载能力,也在谋划适应更高频次的发射模式。引力一号首飞即采用了较大难度的海上发射,构建并验证引力一号“一站式”发射服务体系,在大幅缩短发射准备周期、具备发射工位扩展潜力的优势下,未来将实现引力一号“一周一次”的发射支持能力。

“我们围绕东方航天港集聚布局了引力一号基础设施:5公里内可以完成火箭子级总装总测、全箭垂直总装总测、港口登船等流程,实现‘前店后厂’。这种模式将以往转运过程上千公里的距离大幅缩短,极大缩短了时间、降低了成本。总装厂和发射场集聚布局未来将成为火箭公司的必然选择。”魏凯介绍。

结合“一站式”发射体系优势,引力一号作为全固体运载火箭,可采用“半整箭贮存”方式形成能力储备,最快可在24小时内实现快速应急发射。常规情况下,单条发射船可以保障“一周一次”引力一号发射任务,通过配置多条发射船,可实现更高频次发射。

在三年高效研制出引力一号,进一步快速扩充我国进入空间能力的同时,东方空间同步在研“引力二号”中大型可回收液体运载火箭,再用两年时间攻克可回收技术,进一步提升火箭运载能力至15-20吨,发射成本降低至SpaceX水平,助力我国航天产业蓬勃发展。